《新媒体公益呈现更多新样态》

近日,中国记协正式公布了 2024 中国新媒体公益十大优秀案例,人民日报社、新华网等 10 家媒体单位的公益项目成功入选。自 2019 年起,中国记协便开始连续开展新媒体公益行动及优秀案例评选活动,旨在发掘和推广新媒体在公益领域的创新实践,推动新媒体公益事业的发展。​

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,媒体在公益领域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,呈现出更多新颖的样态。人民日报社联合国家电网共同开展的 “生命鸟巢|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” 公益行动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。该行动通过在野生动物栖息地安装高清摄像头,进行 24 小时慢直播,让广大网民能够实时观看野生动物的生活状态,了解生态保护的重要性。慢直播上线后,吸引了数千万网民的关注和参与,许多网民通过弹幕互动、在线捐赠等方式支持生态保护事业,有效提升了公众的生态环保意识。​

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相关部门推出的全国地震预警微信小程序,充分利用了新媒体的即时性和便捷性,能够在地震发生后实现秒级消息推送,为用户争取宝贵的逃生时间。该小程序还提供了地震应急知识、避难场所查询等功能,帮助用户提高应对地震灾害的能力。自上线以来,小程序的用户数量迅速增长,在多次地震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,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。​

新华网发布的公益系列短剧《屋檐之下》,以真实案例为原型,通过生动有趣的剧情和贴近生活的表演,向观众普及了防骗知识。短剧在新华网客户端、微信视频号等平台上线后,播放量突破亿次,许多观众表示从中学习到了实用的防骗技巧,有效提高了自身的防范意识。​

地方媒体在新媒体公益领域也积极作为,取得了显著成效。吉林广播电视台开展的 “羊羊得益助农项目”,针对当地农民羊肉销售难的问题,通过直播带货、短视频宣传等方式,帮助农民拓宽销售渠道,增加收入。该项目不仅带动了当地养殖业的发展,还促进了乡村振兴。湖北广播电视台的 “宝贝回家之万家团圆” 公益项目,利用新媒体平台搭建了寻亲信息发布和交流的桥梁,帮助许多失踪儿童找到了家人,实现了家庭团圆。​

总体来看,新媒体在公益领域通过技术突破不断拓展服务边界,从线上宣传到线下行动,从信息传播到实际帮扶,形成了多元化的公益模式。同时,新媒体以其独特的人文关怀,增强了社会各界的联结,让更多人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来,共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。